最近发现个怪现象,朋友圈突然冒出来好多保险顾问,跟商量好了似的都在推鑫福临门。说实在的,这玩意就跟办健身卡似的,办的时候觉得能瘦20斤,结果九成的人都在吃灰。今天咱们就唠唠,到底哪些人真需要这保险?

(突然拍大腿)先问个扎心的问题:你去年买的理财,现在亏了多少?要是现在告诉你有个保本的年金险,会不会心动?别急,看完这篇再说。

??先说个真实案例??
我表舅去年把拆迁款全买了年金险,结果今年儿子结婚要买房,提前退保直接亏了18万。为啥?因为他压根没搞清楚这保险的门道。

==分割线==

??第一类人:年存10万不肉疼的土豪??
注意我说的不是年入百万,而是年存10万不影响生活的。比如家里有5套房的包租婆,或者退休金1万8的老干部。
重点看这个数据:鑫福临门要连续交3-5年保费,第8年才能回本。要是你这期间要动钱,违约金能扣到你怀疑人生。

举个栗子,我认识个做跨境电商的老板,每年固定拿20万闲钱买这个,人家就当是给60岁后的自己存旅游基金。这种用法才叫合理,跟咱们拿零钱买奶茶完全两码事。

==分割线==

??第二类人:保障型保险买齐了的??
很多人犯的致命错误就是健康险都没买,先搞年金险。这就跟新手司机不买三责险,先给车贴金膜一样荒唐。

必须满足这三个前提才能考虑年金险:

  1. 重疾保额至少50万
  2. 医疗险要有垫付功能
  3. 意外险覆盖年收入5倍
    去年有个客户就是没听劝,结果查出胃癌才发现重疾险保额才10万,这时候年金险又不能提前支取,肠子都悔青了。

==分割线==

??第三类人:就想给子女留钱的犟种??
有些父母死活不信遗嘱公证,非要通过保险传承财产。虽然从法律上来说确实能规避部分纠纷,但代价是真金白银的收益损失。

这里有个对比数据:

  • 直接存300万定期:按3%利率算,20年变540万
  • 买鑫福临门:20年满期金大概420万+不确定的分红
    但人家王总就图个安心,说宁可少赚120万,也要确保钱能落到儿子手里。这种心态的,倒是可以考虑。

==分割线==

肯定会有人问:"我才30岁能买吗?" 这么说吧,除非你准备60岁前都不动这笔钱。有个95后妹子被忽悠着买,结果去年想创业取钱,发现要亏40%本金,现在天天在微博写维权小作文。

还有个隐藏风险很多人不知道:所谓的"保证收益"其实是按现金价值算的,而前五年现金价值可能还不到已交保费的60%。这就跟理发店充卡似的,充得越多套得越牢。

==分割线==

最后爆个行业内幕:去年某公司年金险实际分红率只有1.07%,连通胀都没跑赢。所以啊,真要买的话,就当是给未来买个确定性的数字游戏,别指望发家致富。记住,保险姓保不姓理,搞错顺序要吃大亏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