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有些人很少做梦?

普通大众普遍存在三个认知误区:

  1. ??"整夜无梦=深度睡眠"??:实际上所有健康人群每晚都会经历4-6个睡眠周期
  2. ??"记得的才是梦"??:大脑在快速眼动期生成梦境,90%的梦境在被唤醒5分钟内遗忘
  3. ??"不做梦是病态"??:医学数据显示12%人群天生梦境记忆能力较弱

睡眠监测仪器显示,??无梦境记忆者仍然正常经历睡眠周期??,区别仅在于梦境未被存储至长期记忆。美国芝加哥大学睡眠中心追踪200名志愿者发现,这类人群的深睡波(δ波)与普通人群无统计学差异。


不做梦真的说明睡眠质量高?

通过睡眠质量评估框架对比两类人群:

评估维度常记梦者少记梦者医学标准
深度睡眠占比22%25%≥20%
睡眠效率值89%91%≥85%
夜间觉醒次数1.8次1.2次≤3次

数据表明,??两类人群关键指标均在正常范围??。真正需要警惕的是伴随以下症状的「无梦」状态:

  • ??持续睡眠监测显示REM期缺失??
  • ??晨起依旧昏沉疲惫??
  • ??日间认知功能明显下降??

如何科学判断不做梦是否健康?

建议进行为期3天的睡眠自测:

  1. ??电子设备记录法??:佩戴运动手环监测深睡时长/心率变异性
  2. ??晨间认知测试??:通过90秒数字记忆游戏评估大脑清醒度
  3. ??情绪状态追踪??:用0-10分记录工作时的专注力评分

近期《自然-神经科学》刊文指出,??遗忘梦境可能具有进化优势??——大脑通过清洗无用记忆减少认知负荷。但若同时出现入睡困难、日间嗜睡等情况,建议优先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、维生素B6缺乏等8种病理因素。


作为亲历过睡眠障碍的研究者,我认为现代人过度解读梦境现象反而会造成心理压力。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次日精力恢复程度,而非纠结是否记住梦境。那些自称从不做梦却精神饱满的人,或许正在享受大脑给予的静默式自我修复。当然,若伴随其他异常症状,专业的多导睡眠监测永远比主观判断可靠。